执笔人:张明瑞
从产业革命时期开始,纺织服装产业通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初期的主导产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比较优势都在不断改变着世界纺织服装的生产和贸易格局,纺织服装产业正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纺织服装产业是全球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其优势在于可贸易性强、便于远程运输、国际贸易物理条件较好且劳动力成本在国际分工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纺织服装产业在全球分工格局呈现出典型的以劳动力成本为标志的地域性集中倾向,随着劳动力成本水平变化形成明显的产业转移现象。
发达国家不仅通过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纺织品获取了高利润,而且将服装及中低档纺织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如日本经过20世纪80年代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向了高性能、差别化、多功能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纺织服装产业的国际分工不仅包含着不同产业之间和相同产业不同产品之间的分工,而且已经深入到相同产业不同工序、不同增值环节之间的分工。
国际产业转移是指发达国家或地区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多种方式,将产业转移到次发达国家或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从而带动移入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现象。纺织服装产业生产的国际转移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制造成本仍然是纺织服装业产业国际转移的根本动力;
(2)国际产业转移的领域向纺织服装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延伸;
(3)外包成为纺织服装产业国际转移的重要方式;
(4)需求个性化、技术创新与纺织服装业的外资回流。
发达国家通过产业升级,占据产业创新研发和品牌建设两块高附加值环节,将制造加工等低附加值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根据“微笑曲线”理论,欧洲处于全产业链前端的创新研发环节,美国、日本等国家拥有长期的企业发展经验,处于全产业链的后端,在销售渠道的建设和维护方面优势较大且善于品牌管理。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在世界纺织服装产业中处于加工制造这一重要部分,为纺织服装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但加工制造环节是纺织服装产业链中附加值最低的部分,中国仍处于高劳动量低利润的状况。中国对国际纺织服装产业的承接,使世界纺织服装产业形成了设计中心、制造中心分离的格局。
世界纺织服装出口高度集中在少数国家和区域,大批量、低标准、低质量产品生产商和供应商主要分布于发展中国家,亚洲地区是全球服装工业生产中心,中国是全球服装第一大生产国,处于全球纺织服装价值链中低端位置;高级时装产品生产、设计和销售则主要在发达国家,而且仅限于几个地区,如意大利米兰、法国巴黎、美国纽约、英国伦敦和日本东京。美国和欧盟长期是全球纺织服装最大的消费市场,亚洲是这两大区域纺织品和服装最重要的出口地。欧盟是全球纺织服装最大的出口和进口地区,中国和美国分别是出口量、进口量最大的国家。
由于要素禀赋的不同,各国的纺织服装业已形成了阶段性的比较优势,但产业链各环节的要素结构在不断变化,使全球产业链呈现动态组合。产业链的动态组合是由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分工特点及高端要素的能动作用决定的,为产业劣势国家向产业优势国家升级提供了契机。发展中国家应该把握产业链动态组合的规律,敢于投入、大胆创新,通过掌握核心技术、创立自主品牌,争取国际流通渠道主权、终端市场控制权,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升级。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升级转型,需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强化。
1.打造龙头企业: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在纺织服装产业优选实力最强、发展前景看好的企业,作为龙头企业进行重点帮扶、重点支持,引导其不断谋新求变,在智能制造、两化融合、品牌建设等方面发力,围绕国家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优、做强产业集群。以“大、新、绿”为导向,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财政贡献率大的龙头企业和项目。
2.聚力品牌提升:组织实施企业质量提升活动,推动中小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支持规上企业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培育标杆企业,扶持创建“国家级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推动OEM向ODM转型升级、鼓励ODM向OBM创新升级,不断积累生产优势和产品开发优势,逐渐搭建完整销售渠道,建立品牌文化。加快形成 “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模式,大力扶持具有原创设计及生产能力、掌握一手货源的优质品牌,打造“中国服装品牌孵化基地”。
3.培育服装人才: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制定有效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深化与高等院校对接合作,引进高技能人才,建立人才网络数据库,采取人才梯队模式,保障高技能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强化院校与企业对接,持续为企业输送专业技术人员。设立设计师人才库,引进国外设计师工作室,实行新品发布、网红代理、平台分成模式。
4.推进产城融合:全面落实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促进三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机交融,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加强文化特色宣传力度,坚持产业与城镇统筹规划、协调联动,实现二者有机结合的“双加速”模式,形成“产城人文”共进的格局。打造宜居宜业生态聚集区,建设涵盖购物、教育、卫生、休闲娱乐等优质社区生活配套设施的宜居社区;提高纺织服装产业支撑力,引进知名原料、织造、商务企业,简化项目相关手续审核审批流程,重点推进国家纺织服装产业项目;推进服装品牌特色宣传,不断推进对外开放合作,响应“一带一路”国家政策,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积极打响品牌知名度,打造服装服饰特色小镇或特色街区,加强与网红基地合作,实行网红打卡、探店、测评、推荐等网络宣传形式。
“十三五”以来,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的地位稳固,产品供给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资源配置能力稳步提升,产业发展加快向“科技、时尚、绿色”高质量发展转变。纺织服装生产和贸易总体呈现东强西弱、南强北弱、沿海强内地弱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受国家产业政策引导出现向中西部转移趋势。形成了以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三大经济圈为辐射中心,以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福建省等地为主产区,围绕着专业市场、出口优势、龙头企业的众多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应把握产业转移的契机,通过产业转移和升级打破现有的产业价值链的格局和分配,使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向创新研发和品牌建设移动。东部地区具有人才和资源优势,通过转移制造加工环节,加大对创新研发和品牌建设投入,建立起创新基地和品牌发展能力;中西部地区以劳动力优势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最终在我国建立起从创新研发到品牌发展的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提高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在世界纺织服装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杜德斌.世界经济地理.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2] 陈小文,蒋荣斌. 东亚三角形国际分工网络的演变及趋向: 以纺织服装为例的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5.